一、場地準備與勘察
1.地質勘察
對煙囪建設場地進行詳細地質勘察,了解地下土層類型、承載能力、地下水位等信息。
若地下水位較高,需設計防水層或降水措施,防止基礎被水浸泡導致不均勻沉降。
2.周邊環境評估
考察周邊建筑物、設施分布,避免振動源(如工廠設備、交通要道)影響煙囪穩定性。
結合風向和風力數據,設計煙囪高度和開口方向,確保煙氣排放符合環保要求,減少對居民區的影響。
3.場地平整與規劃
清理施工現場障礙物,平整場地并做好排水設施,防止積水。
劃分施工區域、材料堆放區、辦公區和生活區,設置明顯隔離標志。
搭建臨時設施(如材料倉庫、攪拌站、辦公室、宿舍),滿足施工和人員生活需求。
二、技術準備與圖紙會審
1.圖紙學習與技術交底
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學習設計圖紙、相關規范及技術標準,明確設計意圖和施工技術要點。
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、專項施工方案(如滑模施工、翻模施工)及技術交底文件,確保施工人員掌握工藝和質量要求。
2.圖紙會審與問題解決
召開施工圖紙會審會議,及時解決圖紙中存在的問題,形成會審記錄。
重點核查煙囪高度、直徑、坡度、結構穩定性等關鍵參數,確保符合工業排煙需求和安全標準。
三、材料與設備進場
1.材料采購與檢驗
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和設計要求,編制材料采購計劃,明確材料品種、規格、數量和質量標準。
采購的鋼筋、水泥、砂石、磚塊、模板等主要材料需具備出廠合格證和質量檢驗報告,并按規定抽樣送檢,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材料進場后分類堆放,做好防潮、防雨、防曬保護,磚塊需挑選清洗以確保質量。
2.設備進場與調試
配備塔吊、混凝土攪拌機、振搗器、電焊機、鋼筋切斷機、鋼筋彎曲機等機械設備。
對所有設備進行全面檢查、維修和調試,確保性能良好、運行正常。
準備全站儀、水準儀、經緯儀等測量儀器,并按規定校驗,保證測量精度。
四、安全防護與應急準備
1.安全警示與防護
施工現場設置明顯安全警示標志,劃分危險區域,嚴禁無關人員進入。
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、安全帶等個人防護用品,高空作業人員安全帶需高掛低用。
操作平臺周邊設置防護欄桿和安全網,吊籃周圈設安全網、密封網,確保施工安全。
2.應急預案制定
成立應急領導小組,明確成員職責和分工,負責應急事件處理和協調。
制定火災、高空墜落等事故應急預案,配備消防器材,定期檢查更換。
遇暴雨、大風、雷電等惡劣天氣,立即停止室外作業,確保人員安全。
五、施工規劃與測量放線
1.施工測量放線
完成施工測量放線工作,確定煙囪中心軸線、基礎開挖邊界、標高控制點等,并做好標記和保護。
使用激光鉛直儀或全站儀實時監測垂直度,每上升10米進行一次激光測垂直,偏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。
2.施工流程規劃
根據煙囪結構形式(如圓形、方形)選擇滑模或翻模施工工藝。
規劃鋼筋綁扎、混凝土澆筑、模板滑升等工序的銜接,確保連續施工。
安裝垂直運輸系統(如塔吊),用于運輸鋼筋、混凝土、模板等材料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